意識超越物質,意識創造物質 - consciousness creates matter
(consciousness creates matter)
(警告,文長慎入
昨晚【量子讀冊】我問大家:「為什麼小朋友這麼可愛?」
從物理學上來說,因為他們純淨如能量。
「能量」沒有好惡,人才有好惡。
能量 該動就動 (動能)、該靜就靜 (位能)、該放光就放光 (光能)、該放電就放電 (電能)、該發熱就發熱 (熱能)、該吸該斥就吸斥 (磁能)....,是人們使用能量的方式以及用在何處才有了選擇。
生命的本體是什麼?我們以「水」為例,水是本體(法身),水泡茶呈現出茶的「相」(報身),水泡茶讓水變成茶,這個變化的過程被稱為「化身」,這是佛教的「三身」說法。
更簡單來說,法身是本體、本質,本體可以呈現出來各種的狀態,每個狀態都是一種「相」,就是「報身」,從本質變化成另一種狀態的過程就是「化身」。
愛因斯坦說「物質就是能量」,不管是什麼物質,本體就是能量,只不過不同物質的能量密度與形式會有所不同,所以:
本體=能量(法身),過程=變化(化身),物質=相(報身)。
但人不只是一團肉體物質,我們還有「意識」啊,該怎麼看呢?
在「意識」的章節裡,我們曾提到「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、意識 (腦意識,心念)」,這是前六識,包含潛意識、下意識、第六感、一切靈感等等,都還是第六識的範圍。
佛教裡還有所謂第七識的「末那識」和第八識的「阿賴耶識」,其中的「末那識」就是俱生我執,與生命同時來,覺得有個我,什麼我?小我,也是業力的我,是是非非的我。
這個「末那識」的特性可以對照我們「大腦邊緣系統 (limbic system)」的功能,也就是我們的「動物腦」特性,那是一種「生存本能」的腦,所有哺乳動物與爬蟲類都有這個腦,但人類又發展出「大腦皮質層 (cerebral cortex)」,掌管藝術、哲學、分析、組織、規劃...等功能。
原始動物腦掌管憤怒、恐懼、感動等情緒,與交感神經系統直接連結,跳過大腦皮質層系統的處理,所以我們對於眼睛看到、耳朵聽到、鼻子聞到、嘴巴嚐到、皮膚觸及到的反應都是非常「直接」而迅速的,這就是「感覺」與「情緒」的作用,非理性思考下的好惡反應的本能反射,生存至上,沒有對錯。
佛教裡還有第八識的「阿賴耶識」,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都是從這裡發出來的,你為什麼會生在這個家庭、這個社會、這個國家、這個地方,會遇到誰、和誰一起讀書、和誰一起工作、和誰成為伴侶、生下誰都與阿賴耶識有關。
簡單來說,你的世界就是阿賴耶識投射出來的世界,這也是量子疊加的現象,
「阿賴耶識」又包含三個部分,稱為「三藏」:
1. 能藏:類似倉庫儲存種子,就是我們平常言行思想所遺留下來的習性,還有累世所歷所劫一切善惡之業。(根據量子物理現象,凡走過必留下痕跡,這個痕跡就是殘存的能量,「累世」的秘密就在我們的基因編碼)
2. 所藏:能藏儲存的種子會受到前七識薰染,這種薰染會進入阿賴耶識就是所藏,而種子遇到因緣成熟就會發芽。(所以,你每天在看什麼、聽什麼、聞什麼、嚐什麼、摸什麼、想什麼非常重要,這些都會「薰染」阿賴耶識的種子)
3. 執藏:阿賴耶識與末那識之間的連結,受末那識影響而有很重的我執氣習,時時刻刻都從「我」出發。(阿賴耶識的種子受到薰染會逐漸發芽,然後透過「連結」往外生長,穿過「末那識」的時候就會沾染「我」的氣息,形成我執)
在這個八識之上還有「法性」,梵語dharmatā,巴利語dhammatā,指諸法之真實體性,亦即宇宙一切現象所具有的真實不變之「本體」。
嘿嘿,又回到了「本體」,愛因斯坦說「能量」,古希臘哲學家說「以太」,量子物理學創始人普朗克先生說「母體心智」,「阿卡夏紀錄」說一種不可知型態訊息的集合體。
這個高密度的純淨能量體就是一切的本體、本質,具有極大的能量與智慧。
從物理學的意義上來說,我們人原本也是純淨的能量體,但因為有了「意識」,也有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的通道,不斷地從外界接收各種「訊息」,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訊息,加上自己胡思亂想,把原本的能量給污染了,頻率也打亂了,等於在自己心裡種下了許多不好的種子,等這些種子發芽茁壯後,就成為一個人外在的「習性」與「脾氣」。
稻盛和夫先生說:「人生是一連串信念的組合。」這個「信念」非常關鍵,因為那就是「你所相信的事物」,也就是上面提到你自己種下的「種子」,所以我們可以這麼說,每一個來到我們面前的人,呈現出來的現況就是他的「信念」總和,就是那個「習性」與「脾氣」。
佛教上講得更直接,這就是一個人的「業」,每一個來到我們面前的人,都帶著自己的「業」,這個「業」來自四個方面:父母的基因編碼、出生的家庭、成長的環境,最後就是你自己。
「業」不全是壞事,有所謂「善業」和「惡業」,一切都來自你的選擇,包含你選擇看什麼、聽什麼、做什麼,所以「選擇」非常重要,因為每一個選擇都是一個機會,讓我們有機會去承受過去的業,也讓我們有機會去消除積累的業,也同樣有機會創造新的業。
《聖經》詩篇 51:5「我是在罪孽裡生的,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。」
《聖經》羅馬書 1:28-32「 存邪僻的心,行那些不合理的事; 裝滿了各樣不義、邪惡、貪婪、惡毒,滿心是嫉妒、兇殺、爭競、詭詐、毒恨; 又是讒毀的、背後說人的、怨恨神的、侮慢人的、狂傲的、自誇的、捏造惡事的、違背父母的。 無知的,背約的,無親情的,不憐憫人的。」
剛剛講的「業」,從基督教的角度就是「原罪」,人們都有罪,我們每個人都有,也的確是有,誰敢說自己一點罪的沒有?上面《聖經》提到的罪都是人們經常會有的「習性」與「脾氣」。
怎麼辦?
回到文章開頭講的,那個「純淨如能量」的狀態啊!
我們來到這個世界要經歷成、住、壞、空、喜、怒、哀、樂、悲、歡、離、合....,全部都是因為這個物質的身體而來的,所以佛教說「惡業」,基督教說「原罪」,這是在物質世界生存之惡,所以必定會「造業」,包含起了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的「五毒」之心,成為我們的「枷鎖」,把我們的「神性智慧」鎖在這個肉體裡面。
《聖經》羅馬書 8:9 節「但既然神的靈真是住在你們裡面,你們就不屬於肉體,而屬於聖靈了。」
可見,要讓神性智慧恢復,必須回到能量、以太、母體心智的狀態,這就是「修道」,佛教講求參禪、悟道,基督教則有所謂修道院,具體上怎麼做呢?
我卡住了!對啊,難道就是從早到晚誦經、打坐、冥想、放空嗎?
這裡要非常感謝 楊小七 (立慧),上週一個機緣受到她的啟發,我才知道什麼叫做「光」,每個人身上都有能量,也都會有不同頻譜的光,我發現基督教與佛教裡,「光」就是神性智慧。
《聖經》創世紀 1:3 節:「神說 要有光,就有了光。」
《聖經》約翰書 1:5節:「神就是光。」
《無量壽佛經》:「其圓光中,有五百化佛,如釋迦摩尼。」
佛經裡的很多故事都會來上一句「大放光明」,不管是佛祖講經前,還是講經後,都會看到類似的描述。
而具備神性智慧,或是說恢復神性智慧的方法很簡單,就是具有「慈悲心」。
路加福音 6:36「你們要慈悲,像你們的父(上帝)慈悲一樣」
詩篇 103:4「他(耶穌)救贖你的命脫離死亡、以仁愛和慈悲為你的冠冕」
詩篇 79:8「求你不要記念我們先祖的罪孽、向我們追討.願你的慈悲快迎着我們.因為我們落到極卑微的地步」
人和人的相處一定存在有恩情,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地出現在我們的周圍,存在就是一種價值,所帶來的一定有正面的,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完美,或是不盡如人意之處,有時候或許也難免有負面的。
但很奇妙的是,我們大部分的時候沒有認真的去看待人與人之間的這種緣分,通常只注意到令我們痛苦、不舒服的一面,甚至是壞的一面。
這也是為什麼,我們比較在意自己給予別人多少的恩惠,卻往往不太記得別人帶給了我們多少的恩惠,我們總認為自己付出的比較多,從別人那邊得到的比較少。
其實,從實相上來看,我們看別人的心,也就是別人看我們的心;你看見人家的好,人家看見你的就是好;你看別人的惡,別人看你的就是惡。
為什麼會這樣呢?因為我們比較在意「自己」,這是一種人性,所以,上帝才會耳提面命的要大家「慈悲,像你們的父(上帝)慈悲一樣」,那麼,慈悲又是怎樣的一種內涵呢?
「慈」的上半部是「兹」這個字,通「茲」,草木茂盛的樣子,在古時候代表水草豐盛,是「利益眾生」之狀,而存在「利益眾生」之「心」就是「兹+心=慈」。
「悲」的上半部是「非」這個字,是非的非,但是此處不作「是非」講,而是取其形,通「扉」這個字,就是悲傷到了極點的「痛入心扉」之狀,何也?因為「悲天憫人」,看到別人的痛苦與不幸,感到悲痛異常。
慈悲心,也就是具備「利益眾生」及「悲天憫人」的心。
當我在探求「神性智慧」之光,期待自己「開天眼」、具備「智慧眼」的時候,結果繞了一圈才發現,原來一切都是來自「慈悲」這兩個字,而不是任何法門、方法、儀軌....
大至天地萬物的孕育,小到個人情愛的施展,其實,都與慈悲心(Loving Kindness)有關。
慈悲是一種心境、心態,是微粒子高頻振動的一種「能量」體現,引發更高的共鳴,所以透過彈琴、擊鼓可以進行內心深層的整理,這個世界不是由大所組成的而是由小所組成的。
對的頻率會產生共鳴現象,是加乘的效果。
不對的頻率是干涉現象,是抵減的效果。
共鳴帶來更高層次的能量傳遞,成就萬物。
干涉帶來持續性的能量抵減,打破平衡。
何謂「執迷不悟」?
有的人「執」
有的人「迷」
有的人「不悟」
皆是因為缺乏一顆慈悲的心。
所以生不出大智慧,看不遠、想不透,執迷於眼前的利害得失。
明白了上面的道理,就是「頓悟」,你會發現,我們每個人都是帶著「業」在過日子,你遇到的人事物都是因著你的「業」而來的,最後也會因著你的「業」而去,除非你選擇繼續糾纏下去,不然緣份盡了,只是生命中的曾經而已。
這就是「如所來,亦如所去」的意涵,看人、看事、看物都不要太用力,你看得到的都與你有關,看不到的也不用浪費時間、精神去多想,我們都只是實實在在地活在當下。
更進一步,你會發現「無所從來,亦無所去」,因為你看懂了,放下了,身子變輕了,心也放開了,你的能量也恢復純淨狀態,就不再帶著那麼多的「習性」與「脾氣」,那個「業」就消失了。
該動就動 (動能)、該靜就靜 (位能)、該放光就放光 (光能)、該放電就放電 (電能)、該發熱就發熱 (熱能)、該吸該斥就吸斥 (磁能)....,也就是 Elon Musk 所講的那個「生命的意義」,怎樣的意義?
從事自己最喜愛的事!
當你抱持慈悲心,放下一切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,專注去做自己喜愛的事物,每天都充滿感動、祝福、學習、付出,這些都是「自天佑之,吉無不利」,就是《易經》的上上卦「謙卦」了。
再次感謝大家的陪伴與支持,本週六 (3/16) 我會在高雄講授【量子思維】,歡迎大家到場一起交流~
量子思維高雄:https://lihi8.cc/uYYtJ
#量子思維 #量子工作坊 #量子讀冊 #希望學院
圖文轉載
https://m.facebook.com/story.php?story_fbid=pfbid0DwvepGXhKrVQL5ZQVGQgp3WtJSr4ktzrhw75hGJoX2f8yukvbyQ1ug6QyANogG7Gl&id=100063648132972&mibextid=Nif5oz