㊙️為什麼《黃帝內經》不是一本單純的醫書,而是一部揭示靈魂本體的宇宙學?(Huangdi Neijing)
為什麼《黃帝內經》不是一本單純的醫書,而是一部揭示靈魂本體的宇宙學?
我們先看幾段經文:
神者,生之本也。神傷則心悲,心悲則五臟傷
——《素問·移精變氣論》
恬淡虛無,真氣從之,精神內守,病安從來
——《素問·上古天真論》
心者,君主之官也,神明出焉
——《靈蘭秘典論》
這些話不是講病,而是講本體。神不是宗教的神,而是靈魂的名字,是那個超越身體與思想、藏於你生命深處的真實主體。
大多數人以為《黃帝內經》只是在講治病調氣,其實不然。黃帝內經從一開始就在告訴我們:人不是只有身體,更有一個看不見卻主宰一切的本體——那就是靈魂,也就是神。
內經說得很清楚:內守於神,形與神俱,而盡終其天年。
關鍵在於「守神」,不是守心,也不是守身,而是守住靈魂的神性。只有當你與自己的靈魂同步,氣血才能順暢,身體才會健康,命運才會清明。
所以說,黃帝內經其實是一部靈魂修煉的經典,只是用醫學語言包裝而已。
那麼,神到底是什麼?
神,不是宗教的神明,而是靈魂的代號,是你生命的本體狀態。
很多人搞混了神、心、靈魂的關係,以為心就是靈魂。其實,心不是靈性,也不是意識,它只是靈魂創造出來的一個工具——負責處理訊息、記錄經驗、分析環境。
神,才是真正的靈魂,是你存在的核心,是那個未曾改變的你。
內經說:「心者,君主之官也,神明出焉」,意思是:神明從靈魂而來,心只是一個用來執行與觀察的官。
這一點與量子力學驚人相似。
量子態在未被觀測前是不可測的,它是本體;一旦觀測啟動,它就塌縮為現象。也就是說:
靈魂是量子場
神是能量波動
心只是記錄觀測的儲存裝置
意識,不是心的活動,而是靈魂對現實的參與與觀測,是動態的存在狀態。
而為了進入世界、學習經驗,靈魂創造出了兩個宇宙:魂與魄。
內經明言:
魂藏於肝,屬陽,向上;魄藏於肺,屬陰,向下。
魂對應精神世界,是儲存體,關聯經驗、思想、潛意識、夢境;
魄對應物質世界,是執行體,關聯行為、反射與身體本能。
這就像量子場邊緣產生的一對粒子,一個被吸入黑洞,儲存在精神場;另一個逃逸出來,投影在腦海的物質世界。
魂,是靈魂在無形中的自我複製與模擬
魄,是靈魂在有形中的具體展演與修煉
這不是迷信,而是靈魂進入現象世界所設計的雙向宇宙通道,是人體與本體連接的量子接口。
如果你不信理論,就看看我們日常的語言怎麼說——
神不守舍:靈魂游離,肉身如空殼
心神不寧:神已失依,心則躁亂
魂不附體:靈魂抽離,只剩軀殼
神遊太虛:靈魂脫離時空,返本回源
心領神會:不是用心理解,而是用神感應
這些成語早就把靈魂的存在說得清清楚楚,只是我們忘了。
那麼問題來了:我們為什麼會對靈魂這麼陌生?
因為在歷史中,中國接受了印度佛教的「因果唯識論」——主張萬法唯識、無神無我、一切現象是識的變現,否定靈魂本體的存在。
這和黃帝內經的靈魂觀根本不同。
黃帝內經說:「神者,生之本也。」神是本體、是主宰、是氣血運行的源頭。
而印度佛教的唯識論則說:無我、無常、無神,認為世界只是識的投影。
兩者的分野很清楚:
中國:靈魂真實存在,神主氣血,道體合一
印度:否定靈魂,一切唯識,萬法皆空
也正因為這樣,到了隋唐時期,中國大德和尚們逐漸意識到:印度的唯識論,無法完整解釋人的內在本體與覺性來源。
於是,中國佛教開始轉向,以《楞嚴經》《圓覺經》《大乘起信論》等經典為基礎,發展出如來藏本體論,重新接上華夏一貫的「靈魂有神論」傳統。
這個轉向,不只是思想革新,更是文化覺醒。它讓中國佛教有了自己的路,也讓中國的靈性思想回到了它最初的源頭。
所以,我們現在要重新問一個根本的問題——
你是誰?
你不是身體,不是大腦,不是記憶,不是情緒。
你是那個始終存在的觀察者,是那個靜靜看著一切變化卻從不動搖的內在存在。
內經稱它為神,你可以叫它靈魂。
當你失神,你會迷失方向;
當你回神,你會回到真正的自己。
真正的醫,不是治身體的病,而是讓你的靈魂歸位,讓你的神重新回家。
本文靈感來自《智慧湧現:不完備的對稱》
讓我們一起回到真正的自己
📕 智慧湧現:不完備的對稱
📕 AI時代的關鍵能力:現在改變過去的重塑力
📕 博客來書店: https://ppt.cc/fjsGzx
#林文欣
(圖文轉載臉書)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are/1BxeyuTZ6C/
AI 摘要
《黃帝內經》的英文譯名,最常見的是 Huangdi Neijing 或 The Yellow Emperor's Inner Canon。 其中,Huangdi Neijing 是對《黃帝內經》的音譯,而The Yellow Emperor's Inner Canon 則更強調其內容和文化意義.
此外,以下是一些其他可能的英文譯名,但使用不如Huangdi Neijing 或The Yellow Emperor's Inner Canon 普遍:
The Yellow Emperor's Classic of Medicine
The Inner Canon of the Yellow Emperor
總體而言,Huangdi Neijing 或The Yellow Emperor's Inner Canon 是最常見且被廣泛接受的英文譯名.